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速递

增设多彩艺术课程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23

  

增设多彩艺术课程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教调研实践队赴黔支教

(外国语学院记者 肖璐)为响应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实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在此次赴贵州金盆支教活动的课程设置上,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教调研实践队在当地已有的语数英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手工、美术、舞蹈等课程。美的旋律、美的色彩、美的形体,这一切除了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之外,它还能够显著提高一个人的创造力。小学阶段正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之一,孩童所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在一堂堂生动的课堂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艺术的乐趣,提高了审美能力,正朝着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小小画笔 绘出七彩童年

“同学们,大家尝试过用自己的名字创造出一幅画吗?”这是教授美术课程的马君勇老师在和同学们的见面课上向大家提出的小问题。每位同学通过观察自己的名字,并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一幅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走下讲台,亲手为同学们作示范,让大家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作画流程。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队员将会带领学生制作沙画、画经典动漫人物等。学生在课堂中既能够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增强对于色彩的感受力,还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图画表达出来。色彩交相辉映,构成个性图画,成就了丰富而精彩的课堂。

(美术课上,同学们正在用彩笔根据自己的名字进行创意作画,每个人的名字都能创作出独特的一幅画。一位名叫“曾婷婷”的学生正在观察自己的名字,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动人音符 奏响童年乐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充满古风古韵的曲调从三年级的教室中传出,这是陈月老师正在教授歌曲《水调歌头》。音乐课同样也是支教队在课程安排上一直保留着的兴趣课之一。金盆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无法开设丰富的兴趣课程,因此,这平日里没有的音乐课格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会用最大的音量跟着老师唱,在老师领唱时会屏息凝神地听,甚至下课放学后还会一边哼唱着刚刚学会的歌曲,一边踏上归家的路。

(今天的音乐课老师为大家讲授的歌曲是《水调歌头》。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歌词中的字有一些难认。音乐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认读生字词,为接下来的教唱环节做准备。)

音乐课堂的设置最终目的其实并不是想要学生们学会唱歌,学习乐理,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加强学生审美教育,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妙趣DIY 挥洒无穷创意

彩色折纸、七彩雪糕棒、大袋黏土……办公室门边的大箱子里存放着许多物品,这是手工课需要用到的材料。光看材料手工课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便可见一斑。此外,手工课老师还兼顾了课堂的实用性,选择让学生制作扇子、书签和垃圾桶等作品,既能够作为手工作品欣赏,又能够在生活中使用它们。

“老师,你看,我折好了!”这是手工课堂上能够常常听见的学生们的回应声。同学们对于老师精心准备的手工课热情度总是很高,甚至在课间或是午休前仍然可以看见他们埋头做手工的模样。他们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中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观察力,让自己的天马行空化为实物;此外,课堂还能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也能对学好基础性学科起到辅助作用。

(第一节手工课老师准备的内容是“折纸书签”。作为平时看书常常使用的必备物件,书签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有用。自己亲手制作一个书签,既实用又锻炼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在“复合型人才”成为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当下,抓好基础教育,落实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管是对于较发达城市还是偏远山区的学校来说都同样重要。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支教调研实践队正是秉持着让学生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理念,在讲好基础性学科的同时让多彩的艺术课程走进学生课堂,从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多个维度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具的课堂体验。七彩课堂妙趣多,既能动手又动脑。让艺术课堂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也为孩子们的未来扩宽更多的道路。

记者:肖璐 责编:通讯员谈灵婧

退稿原因:导语有误,修改导语,提炼要点。